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際體育運動事務學士學位學程

合聘教師副教授

楊裕隆
楊裕隆  副教授
運動心理學、足球、體適能

 

林聯喜
林聯喜  副教授
 

 

趙曉涵
趙曉涵  副教授
網球、羽球、桌球、運動訓練學

 

蘇玫尹
蘇玫尹  副教授
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能量代謝、體適能、柔道、瑜珈

 

呂碧琴
呂碧琴  副教授
運動哲學研究、運動哲學研究、運動文化研究、運動休閒研究、羽球、瑜珈、壘球、體適能

 

李文心
李文心  副教授
運動教育學、舞蹈教學、運動技能學習、舞蹈、羽球

 

胡林煥
胡林煥  副教授
決策分析、績效分析、排球

 

洪巧菱
洪巧菱  副教授
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

 

林怡秀
林怡秀  副教授
運動傳播媒體、運動公共關係、研究方法、運動行銷、質性研究

 

林謙如
林謙如  副教授
游泳、水中有氧、有氧舞蹈、重量訓練

 

楊裕隆  副教授
楊裕隆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學士
研究領域 運動心理學、足球、體適能
聯絡方式 02-33665959 #219
yyl@ntu.edu.tw

 

著作
楊裕隆(1997)。大學生運動行為之研究—合理行動理論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楊裕隆(2007)。國立臺灣大學學生體育課選課動機之研究–以興趣選項足球課程為例。臺大體育學報,第十輯
黃英哲、黃欽永、楊裕隆(2007)。氣功對衰竭運動後血乳酸反應之研究。運動教練科學,第九期。
楊裕隆(2007)。國立臺灣大學修習足球課程學生學習成效、教學評估與足球運動參與行為之研究。運動教練科學,第八期。
楊裕隆(2006)。國立臺灣大學學生對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認同之研究。臺大體育學報,第八輯。
楊裕隆(2006)。讓身體動起來—談運動與體重管理。臺大體育,44期。
楊裕隆(2006)。足球運動教學概述以十一人制足球為例。臺大體育,44期。
楊裕隆(2004)。健康體適能課程球類教學活動設計。臺大體育,43期。
楊裕隆(2003)。臺灣大學體適能課程學生之教學評量及運動行為之研究—計劃行為理論之應用。臺大體育學報,第五輯。
王同茂、李坤培、黃英哲、楊裕隆(2001)。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進的實證研究,臺大體育學報,第四輯。
大學體育課程系統規劃之實驗研究,臺大體育學報,第三輯。
陳美莉、呂碧琴、黃英哲、王澤惠、蔡秀華、楊裕隆、黃振紅(2000)。臺灣大學體育教學評量表初探,臺大體育學報,第三輯。
王同茂、葉曉月、亓湘、李坤培、黃英哲、楊裕隆(2000)。大學體育課程系統規劃之實驗研究,臺大體育學報,第三輯。
不同參賽組別及運動經驗與大專軟網球員訓練環境困擾因素的關係,臺大體育學報,第二輯。
王同茂、葉曉月、亓湘、李坤培、黃英哲、楊裕隆(2000)。楊裕隆、莊仲仁(1998)。臺大學生運動行為之研究—合理行動理論之應用,臺大體育學報,第二輯。
亓湘、葉曉月、楊裕隆(1998)。楊裕隆(1998)。臺大學生體育態度之研究,大專體育,36期。
楊裕隆(1998)。足球劇場,臺大體育,32期。
楊裕隆(1997)。回首足球比賽的高峰經驗,臺大體育,31期。
楊裕隆、楊茂雄(1997)。臺灣地區甲組足球員成就動機之探討,臺大體育學報,第一輯。
楊裕隆、楊茂雄(1997)。足球遊戲的童話,臺大體育30期。
楊裕隆(1996)。「激勵」在大學體育行政管理上之應用,大專體育,25期。
楊裕隆(1996)。Fishbein模式與合理行動理論在運動行為上之應用,臺大體育,28期。
楊裕隆(1995)。運動行銷計畫—試以台大減肥班為例,臺大體育,27期。
楊裕隆(1995)。1994年世界盃足球賽十二碼球罰球攻防策略之探討,臺大體育,26期。
楊裕隆(1995)。台大學生對體育的態度之探討,大專體育,23期。
楊裕隆(1994)。漫談1994年世界盃足球賽,臺大體育,25期。
楊裕隆(2005)。增進體適能的運動方法—足球。載於中華民國體育學會(主編),2005高中(職)學生體適能學習手冊(頁7-18)。台北市:教育部。
楊裕隆(2005)。增進體適能的運動方法—足球。載於中華民國體育學會(主編),2005大專院校學生體適能學習手冊(頁6-18)。台北市:教育部。
楊裕隆(2004)。肌力訓練—減肥塑身必備良方。載於丁淑敏(編輯),台大醫院減肥班秘笈,(頁90-122)。台北市:健康文化。(本篇文章被轉載於健康世界,2004年2月號,總號338期,頁41-49,篇名為瘦身?塑身?–肌力訓練是一定要的啦!)

 

林聯喜  副教授
林聯喜 學歷 國立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碩士
聯絡方式 02-33665959 #296
lls@ntu.edu.tw

 

著作
李坤培、鄭志富、蔡秀華、陳志一、林聯喜(2005)。大專校院運動風險管理認知分析及實證研究。臺大體育學報,7。
葉正、林聯喜(2004)。從亞洲盃棒球賽談有線電視和廣告主的行銷與經營策略。臺大體育,43。
林聯喜、程瑞福、許義雄(2004)。臺灣地區體育教師在職進修之需求評估。臺灣身體文化論文集。
李坤培、林聯喜、李晨鐘、李達勝(2004)。從特殊教育理論探討體育班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臺灣身體文化論文集。
許義雄、王建台、徐元民、蘇瑞陽、曾瑞成、林聯喜(2004)。台灣原住民族運動會改革之研究。行政院體育委會委託。

 

趙曉涵  副教授
趙曉涵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 學士
研究領域 網球、羽球、桌球、運動訓練學
聯絡方式 02-33665959 #295
nikkichao@ntu.edu.tw

 

著作
周峻忠、趙曉涵、陳美莉、林信甫(2017)。持拍運動對延緩血管老化之生理效益探討。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24,45-58。
趙曉涵、王鶴森 (2015)。頂尖網球選手發球優勢與發球落點之性別差異研究。運動教練科學,40,103-113。
趙曉雯、趙曉涵、王鶴森、周峻忠 (2015)。核心訓練搭配阻力訓練對大專甲組女子網球選手技能表現之影響。體育學報,48(3),239-250。
王鶴森、趙曉涵、范姜逸敏、林淑惠 (2015)。年齡與性別對長距離路跑賽事表現的影響。體育學報,48(4),447-456。
趙曉涵、林子揚、王鶴森 (2013)。耳穴貼壓與中等強度運動對肥胖者血漿瘦體素之影響。臺大體育學報,25,13-21。
邱豐傑、李鑑芸、趙曉涵(2010)。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之發球技能分析研究:以2009年四大網球公開賽為例。臺大體育 學報,19,37-54。
趙曉涵、王鶴森(2008)。不同材質場地對網球發球落點與相關表現之影響。運動教練科學學刊,(11),61-69。
王鶴森、林偉毅、趙曉涵(2005)。網球發球落點與技術相關表現之研究-以200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賽為例。體育學報,38(4),109-120。
Hsin-Fu Lin, Chun-Chung Chou, Hsiao-Han Chao, Hirofumi Tanaka (2016). Panax ginseng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supplementation during eccentric resistance training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29, 158–163.
Chen, H. Y., Wang, H. S., Tung, K., & Chao, H. H. (2015). Effects of Gender Difference and Caffeine Supplementation on Anaerobic Muscle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36(12), 974.
趙曉雯、吳建志、趙曉涵、盛世慧、施惠方(2017,6月)。核心訓練搭配阻力訓練對網球運動員專項體能表現之影響。以海報發表形式發表於2017國際運動生理及體能領域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臺灣。(評選為優秀研討會論文獎)
周峻忠、林維鐘、朱昌勇、趙曉涵、林子揚(2017,6月)。持拍運動與動脈硬化。以海報發表形式發表於2017國際運動生理及體能領域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臺灣。
Chao, H. H., Chou, C. C., Chao, H.W., Huang, C. C., Lin H. F. (2015,7月)。Effects of Acute Core Rotation on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Compared with Lower Leg Resistance Exercise- A Pilot Study by Using Impedance。以海報形式發表於第14屆華人運動生理與體適能學者學會年會,澳門。
Chao, H. W., Wu, C. C., Chao, H. H., Lin, T. Y., Chou, C. C.(2015,7月)。The Effects of Core Exercise Combined with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 on Groundstroke and Serve Performance in Elite Female Tennis Players。以口頭形式發表於第14屆華人運動生理與體適能學者學會年會,澳門。
Lin H. F, Chou, C. C., Chao, H. H., Tsai, Y. C., Chen, C. Y. (Jun, 2015). Effects of panax ginseng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supplementation with eccentric-biased resistance training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muscle strength on postmenopausal women. 38th NSCA Annual Conference. Orlando, USA.
周峻忠、趙曉涵、蔡易珊、陳宗與、林信甫 (2015,5月)。十二週雙参增補搭配離心阻力訓練對中老年人身體組成與肌力表現之影響。以海報形式發表於2015國際運動生理及體能領域學術研討會海報發表,高雄市,臺灣。
趙曉涵、周峻忠、趙曉雯、林信甫 (2015,5月)。單次站立閉鎖式核心旋轉運動對血管功能之立即生理效益研究。以海報形式發表於2015國際運動生理及體能領域學術研討會海報發表,高雄市,臺灣。(評選為優秀研討會論文獎)
趙曉涵、周峻忠、趙曉雯、林子揚、王宇涵、王鶴森 (2014,12月)。頂尖網球選手發球落點之性別差異研究。以海報形式發表於2014體育運動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高雄市,臺灣。(評選為優秀研討會論文獎)
Chao, H. H., Lin, T. Y., Chao, H.W., Chou, C. C., (2014,9月)。Effects of lower-limb eccentric exercise on tennis skill performance。以海報形式發表於第13屆華人運動生理與體適能學者學會年會,石家莊市,中國。(評選為優秀研討會論文獎)
王鶴森、趙曉涵、劉昭吟 (2012,11月)。Effects of Carbohydrate-Chromium Supplement on Sprint Performance Following Prolonged Exercise in Cyclists。以海報形式發表於第11屆華人運動生理與體適能學者學會年會暨2012上海國際運動醫學高層論壇,上海市,中國。(評選為優秀研討會論文獎)
童亢、趙曉涵、王鶴森 (2012,5月)。低強度阻力結合加壓訓練對肌肉適能的效益及相關機制。以海報形式發表於2012國際運動生理及體能領域學術研討會海報發表,臺北市,臺灣。

 

蘇玫尹  副教授
蘇玫尹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
國立東華大學運動與休閒學系 學士
研究領域 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能量代謝、體適能、柔道、瑜珈
聯絡方式 02-33665959 #271
meiyin@ntu.edu.tw

 

著作
Su, M. Y., Hsieh, S. Y., Lee, Y. R., Chang, M. C., Yuan, T. T., & Chang, J. M*. (2010, O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status and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 human H460 lung cancer cells. Cell Biochemistry ans Function, 7期,P.549-P.554. (SCI).
蘇玫尹,林嘉志*,黃香萍,謝伸裕(2008年06月)。運動與吸菸對氧化壓力的影響。體育學報,2期,P.15-P.30。(其它)。
蘇玫尹(2008年02月)。瑜珈重拾的知識–以舞動瑜珈提斯運動教學為例。學校體育,P.45-P.50。(其它)。
蘇玫尹*,林嘉志,謝伸裕(2006年06月)。以下肢長度調整階高之登階測驗的效度與信度分析。大專體育學刊,2期,P.87-P.94。(TSSCI)。
蘇玫尹*,黃香萍,林嘉志(2006年–月)。重碳酸鹽攝取對重複高強度無氧運動後EPOC的影響。北縣體育,P.27-P.30。(其它)。
蘇玫尹、張嘉銘;Mei-Yin Su, Jia-Ming Chang (2014, Nov). Epinephrine inhibits the Activity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nd reversed the effect in growth suppression induced by AICAR in H460 Lung cancer cells. 2014 IASLC Asia Pacific Lung Cancer Conference, Kuala Lumpur, Malaysia. 本人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Su, M. Y., Lai, C. H., Lin, C. C., Hsieh, S. Y. (2010, Jun).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after a bout of yoga practice. 15th Annual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College of Sport Science, Antalya, Turkey.
Su, M. Y., Chang, J. M., Hsieh, S. Y., Chang, M. C., Juan, T. T. (2009, May). Energy status and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 human H460 lung cancer cells. 56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Seattle, America.
蘇玫尹,林嘉志,謝伸裕(2006年10月)。衰竭運動誘發之氧化壓力對有規律運動習慣吸菸者的影響。第五屆華人運動生暨體適能學者學會年會,天津,中國。
蘇玫尹,黃香萍,張嘉珍,謝伸裕(2005年12月)。重碳酸鹽攝取對重複高強度運動後EPOC的影響。第四屆華人運動生理暨體適能學者學會年會,台灣。
蘇玫尹,黃香萍,林嘉志(2004年10月)。探討運動介入對感覺統合障礙問題孩童之影響-以X染色體脆折症孩童為例。第三屆華人運動生理暨體適能學者學會年會,蘇州,中國。
蘇玫尹,盧彥夆,林嘉志(2003年11月)。小腿長高對登階測驗最大攝氧量預測的影響。國際運動與健康研討會,台灣。
蘇玫尹,盧彥夆,林嘉志(2003年10月)。改良式登階測驗的效度與信度分析。第二屆華人運動生理暨體適能學者學會年會,澳門,中國。

 

呂碧琴  副教授
呂碧琴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博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碩士
研究領域 運動哲學研究、運動哲學研究、運動文化研究、運動休閒研究、羽球、瑜珈、壘球、體適能
聯絡方式 02-33665959 #514
pichine@ntu.edu.tw

 

著作
呂碧琴(2008)。從自我身分認定到專業主體建構: 罷學女性體育教師之生涯發展經驗研究。運動教練科學,10,1-30頁。
黃振紅、呂碧琴(2007)。大專技職生休閒運動參與程度對身體意向的影響研究。聖約翰學報24期,141~157頁。
黃英哲、黃欽永、呂碧琴(2007)。氣功運動對情緒反應之影響研究。台大體育學報,第十輯,27~46頁。
呂碧琴、黃英哲(2006)。運動賽會與人文素養之理念與關聯性探討。運動教練科學。第七輯。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協會,21~37頁。
黃振紅、呂碧琴(2006)。大專體育教師文化活動的休閒實踐研究。聖約翰學報,第23期,263~287頁。
呂碧琴(2006)。運動員全人教育的理念與作法。運動教練科學。第六期。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協會,155~163頁。
呂碧琴(2007)。當「樂活」與「瑜珈」相遇。台大體育46期。65~77頁。
呂碧琴(2006)。參與海外國際研討會的經驗分享:以「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為例。台大體育44期。149~163頁。
黃振紅、呂碧琴、房家儀(2007)。台灣報紙對2006度哈亞運棒球賽報導之內容研究。第七屆運動與休閒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黃振紅、呂碧琴(2006)。體型和身體活動對大專技職生身體意向知覺傾向的影響研究。2006體育運動學術團體聯合年會論文摘要集。
呂碧琴(2006)。運動員刺青之身體文化意涵設想。2006苗栗火旁龍、文化與觀光研討會。(榮獲優秀論文獎
Lu, P. C., & Huang, C. H.(2005). A Cas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ipation in Recreational Sports and Perceived Happiness about the Techn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Taipei County. The Universiade 2005 Izmir FISU Conference,August 12-15.
Lu, P. C.(2004). An Alternative Viewpoint of the Sport Body and Impairment through Sport. The 7th AFSM-BDNOC Sports M Medicine Congress. July30-August 3,2004.
黃振紅、呂碧琴 (2004)。不同學制技職生參與休閒運動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聖約翰技術學院為例。2004國際體適能學術研討會暨海報論文。
呂碧琴、麥秀英(2004)。大眾文化與運動。2004台灣運動哲學學術研討會。
呂碧琴(2005)。從文化理路看大眾文化與運動的關聯。運動哲學心靈饗宴(劉一民、周育萍主編)。台北市:師大書苑。301~320頁。
呂碧琴(2006)。運動賽會與人文素養。2006年運動教練研習會講授資訊彙編。137~156頁。
呂碧琴(2008)。從自我身分認定到專業主體建構:大學女性體育教師之生涯發展經驗研究。運動教練科學,10,1-30頁。
呂碧琴(2007)。當「樂活」與「瑜珈」相遇。臺大體育,46。
黃英哲、黃欽永、呂碧琴(2007)。氣功運動對情緒反應之影響研究。臺大體育學報,10,27-46頁。
黃振紅、呂碧琴、房家儀(2007)。台灣報紙對2006杜哈亞運報球賽報導之內容研究。學術會議論文。
呂碧琴、黃振紅(2007)。大專技職生休閒運動參與程度對身體異象的影響研究。聖約翰學報,24。
呂碧琴(2006)。參與海外國際研討會的經驗分享:以「2005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為例。臺大體育,44,149-163頁。
呂碧琴(2006)。運動員全人教育的理念與作法。運動教練科學,6,155-163頁。
黃振紅、呂碧琴(2006)。大專體育教師文化活動的休閒實踐研究。聖約翰學報,23,263-163頁。
呂碧琴、黃英哲(2006)。運動賽會與人文素養之理念與關聯性探討。運動教練科學,7,21-37頁。
黃振紅、呂碧琴(2006)。體型和身體對大專技職生身體意向知覺傾向的影響。2006體育運動學術團體聯合年會論文摘要集。
呂碧琴(2006)。運動員刺青之身體文化意涵設想。2006苗栗「火旁」龍文化與參觀研討會。
呂碧琴(2006)。大專院校體育教師社會地位與階級認同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2)。
呂碧琴、麥秀英(2005)。從文化理路看大眾文化與運動的關聯。運動哲學心靈饗宴(台北市:師大書苑)。
呂碧琴、麥秀英(2004)。大眾文化與運動。2004國際體適能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黃振紅、呂碧琴(2004)。不同學制技職生參與休閒運動與幸福之相關研究-以聖約翰技術學院為例。2004國際體適能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黃振紅、呂碧琴(2004)。技職院校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及價值認知之研究。台東大學體育學報,創刊號,101-123頁。

 

專書
運動員退休經驗研究:以我國優秀田徑運動員為例
大專院校體育教師之社會地位與階級認同研究
技職院校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及價值認知之研究
高齡化社會與銀髮組的健康體適能
台灣大學體育教學評鑑量表初探
瑜珈體位法與健康體適能之相關研究

 

李文心  副教授
李文心 學歷 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 博士
研究領域 學科:運動教育學、運動心理學、運動技能學習、運動材料、舞蹈教學
術科:舞蹈、羽球、健康體適能、水適能
聯絡方式 02-33665959 #221
applee@ntu.edu.tw

 

期刊論文
劉兆達、張富鈞、李文心 (2021)。大學排球課學生之個人及社會責任培養。大學教學實務與研究學刊。大學教學實務與研究學刊。5(1),1-33。
Yi-Chia Liao, Chun-Hway Hsueh, W. S. Lee*, “Enhancement of String Tension Using Thin-Film Metallic Glass Coatings,” Recent Progress in Materials ,12 page, volume2, issue2 (2020) . DOI: 10.21926/rpm.2002014
劉兆達、許玫琇、李文心* (2020)。運動能力及文化素養之培養-以運動教育模式為例。大學教學實務與研究學刊。4(1),1-34。
劉兆達、李文心*、黃欽永、陳科嘉 (2019)。體育課學生知覺大學運動設施環境服務、忠誠度及滿意度之關係。臺灣體育學術研究,67,37-52。
李文心*、楊裕隆、劉兆達(2019)。排球運動員之熱情、基本心理需求及運動員倦怠之關係。臺大體育學報,37,13-26。
Y. W. Huang, W. S. Lee, F. Yang, and S. Lee, “Tensile deformation of artificial muscles: Annealed nylon 6 lines,” Polymer, 177, 49–56 (2019). DOI: https://doi.org/10.1016/j.polymer.2019.05.070 (IF=4.430)
Y. W. Huang, W. S. Lee, Y. F. Chuang, W. Cao, F. Yang, and S. Lee, “Time-dependent deformation of artificial muscles based on Nylon 6,” Mater. Sci. Eng. C, 98, 445–451 (2019). DOI: https://doi.org/10.1016/j.msec.2018.12.118 (IF=5.080)
王柏翔、李文心* (2019)。《毛月亮》現代舞做欣賞。台大體育,69,27-32。
黃欽永、李文心、許君恆(2019)。試論手球運動員對規則認知、執行與因應措施之素養。台大體育,68,11-20。
李文心、黃欽永、劉兆達(2018)。大學運動選手知覺訓練行為、同儕關係及教練-選手關係之研究。臺大體育學報,34,27-37。 (第1作者)
劉兆達、許玫琇、鄭秀貴、李文心*(2017)。大學生參與體育課之熱情、樂趣及運動幸福感–以正向情緒為中介效果。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6(2),107-120。
李文心、杜玉玲、劉兆達(2016)。大學生參與體育課之運動熱情及運動幸福感—以樂趣為中介效果。運動與遊憩研究,11(2),59-77。(第1作者)
劉兆達、吳海助、李文心、張富鈞 (2016)。大學生參與體育課之運動熱情、正向情意、流暢體驗及運動幸福感之預測分析。臺灣體育學術研究,61,63-82。
李文心、楊裕隆、黃欽永(2016)。台灣大學男子手球隊比賽攻守技術分析—以參加2015年蚌埠醫學院手球邀請賽為例。臺大體育,63,17-28。(第1作者)
張簡坤明、李文心、黃欽永 (2016)。試論國內外手球裁判吹判的差異及其對攻守技術發展的影響。臺大體育,62,29-36。
陳理哲、周宏室、李文心 (2012)。國民小學融合式體育施行概況之敘事探究。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3(1),1-24。doi:10.5297/ser.1302.002
陳理哲、周宏室、李文心 (2011)。國民小學適應體育實施概況之分析。大專體育學刊,13(2),122-131。( TSSCI ) doi:10.6590/TJSSR.2012.12.01
劉兆達、李文心、周宏室 (2011)。高中體育教科書教材類別配置比率及缺失之探討。美和學報,31(1),35-49。
劉兆達、李文心 (2011)。臺灣地區體育課程模式之研究趨勢。臺中學院體育,7,75-87。
李文心、劉兆達、周宏室 (2009)。體育課程目標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大學論叢,19(4),25-40。doi:10.6591/JNTSU.2009.06.02
李文心、李建志、柯以馨、胡明霞 (2008)。高低衝擊有氧運動對促進大學生站立平衡能力之效應。物理治療,33(6),372-380。( TSCI第1作者 )
李文心、柯以馨、李建志、胡明霞 (2007)。劍道選手的平衡能力優於一般大學生嗎?。物理治療,32(5),245-254。( TSCI 第1作者 )
李文心(2007)。校園動態活動的主角─體育運動。學校體育,(98),40-50。
李文心(2007)。全校運動會省思。臺大體育,47,41-52頁。
李文心、潘奕旬(2007)。第57屆全校運動會之跳高項目之我見。臺大體育,46,107-111頁。
李文心、杜玉玲(2007)。解析焦點2007曼菲的<天空之城>看台灣舞蹈教育的希望-3/24為曼菲紀念場。臺大體育,46,93-106頁。
李文心(2007)。日本劍道精神研析。臺大體育學報,8,185-195頁。
李文心(2006)。幼童3Q潛能開發之身體活動教學設計。學校體育雙月刊,16(3)。
李文心(2006)。瑜珈介紹。臺大體育,45。
李文心(2006)。教與學之觀察篇-運動會活力四射師生趣味競賽。臺大體育,45,55-67頁。
李文心(2005)。現代舞之母-鄧肯。臺大體育,44,71-78頁。
李文心(2005)。街舞介紹。臺大體育,44,79-88頁。
李文心(2004)。從多元智力理論談拓展舞蹈教學之思路。臺大體育,43,65-78頁。
李文心(1997)。動作和身體(二)。臺大體育,31,69-76頁。
李文心(1997)。動作和身體(一)。臺大體育,30,87-90頁。
李文心(1996)。多樣練習經驗驗運動技能學習上的應用。臺大體育,28,87-98頁。
李文心(1995)。我問你答的產婆接生遊戲-導引式(The guided discovery style)教學法(F式)。臺大體育,27,97-102頁。
李文心(1995)。淺談舞蹈律動治療。臺大體育,26,69-76頁。
盧居福、陳振文、康世平、陳美莉、葉正、黃國恩、楊裕隆、游添燈、呂碧琴、李文心、陳志一、林聯喜、林姿君(1995)。國立台灣大學93學年體育課程規劃專案研究。55頁。

 

研討會論文
2021年8月24-25日/美學教育融入現代舞課程的學習效果/109年通識(含體育學門與專案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成果交流會) (教育部教學實踐計畫) (第1作者)
2021年5月21日/美學教育融入現代舞課程的學習效果/教學成果部分分享/2021年新課綱健康與體育領域學術研討會/國立台東大學 (第1作者)
2020年1月4-5日/大學生排球競爭力之培養-以運動教育模式為例/第14屆全國體育運動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海報發表 (通訊作者)
2019年12月/利用高火商合金薄膜提升羽球拍線表面彈性/台大體育學術講座發表會/口頭發表
2019年11月/ Enhancement of String Tension Using High-entropy Alloy Coatings TACT 2019 Interational Thin Films Conference/台灣鍍膜科技協會年會暨科技部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會議論文/口頭發表2019年台灣鍍膜科技協會年會暨科技部專題計畫研究成果發表會,(TACT 2019),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pei, Nov. 17–20, 2019.
2018年9月/大學生參與體育課之情境式樂趣/台灣身體文化學會/會議論文
2018年6月/大學排球運動員之熱情、基本心理需求及運動員倦怠關係/台灣運動教育學會/海報發表(獲選大會優秀論文)
2017年11月/Enhancement of String Tension Using Thin-Film Metallic Glass Coatings 18thI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Asia, Taipei, Taiwan/會議論文 “Enhancements of String Tension Using Thin Film Metallic Glass Coatings,” Poster presentation at IUMRS-ICA 2017,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Asia, Taipei, Taiwan, November 5–9, 2017.
2017年8月15-17/大專運動選手知覺訓練行為、同儕關係及教練-選手關係之研究/台灣運動教育學會/會議論文/海報發表(獲選大會優秀論文)
2016/以金屬玻璃鍍膜提升羽球拍現表面張力/台大體育學術講座發表會(口頭發表)。
2016/大學生參與體育課之運動熱情、樂趣及幸福感/2016社會服務與民生產業學術研討會 (海報發表)。
2016/體育課樂趣研究之初探/2016社會服務與民生產業學術研討會(海報發表)。
2010.9.15-18/教練-選手溝通量表之編製/第二屆華人運動心理學研討會(上海市)
2009.7.14-18/The Tra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Dance in Taiwan after WWII(1952-2008)/ 11th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U.K.)
2008.10.20-21/創造力教學研究—以T大現代舞團體創作教學為例/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reativity Education.(TPE)
2008.7.23-26/ The Trend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Model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Taiwan/ 16th Binnial Conference of ISCPES 2008(Macao)
20060210-0212/日本劍道與我國禪宗相關分析/臺灣身體文化學會(口頭發表)
20051112/幼童3Q潛能開發之身體活動教學設計/台灣運動哲學學術研討會(海報發表)

 

計畫
教育部109年「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美學教育融入現代舞課程的學習效果
108運動基金發展基金補助各級學校運動團隊審查計畫
107年國立台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體育室專題研究計畫/利用高火商合金薄膜提升羽球拍線表面彈性
105年國立台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體育室專題研究計畫/以金屬玻璃鍍膜提升羽球拍現表面張力
105年度教育部獎補助款計畫/大專學生參與體育課之熱情、樂趣及運動幸福感-以正向情緒為中介效果
104年度教育部獎補助款計畫/大專學生參與體育課之熱情、情意、流暢經驗及幸福感
100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計畫/高中教科用書之評鑑
99年度國北教大計畫/教練選手人際溝通量表之發展與驗證

 

胡林煥  副教授
胡林煥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學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博士候選人
研究領域 決策分析、績效分析、排球
聯絡方式 02-33665959 #178
lhhu@ntu.edu.tw

 

著作
李依穎、胡林煥、呂宛蓁 (2019) 。中華職棒轉隊球員表現研究。臺灣體育學術研究,67,19-36。
胡林煥、康正男 (2019)。職棒選手簽約前後效率分析。體育學報,52 (1),95-107。TSSCI
Hu, L. H., Cheng, C. F., & Wu, J. Z. (2018). Professional Volleyball Development in Taiwan’s Sports Indu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ystems, 11, 1082-1090. SCIE
胡林煥 (2018)。運動品牌經營策略研究-以A公司為例。臺大體育學報,34,15-26。
黃國恩、林聯喜、胡林煥 (2017)。學校運動場館營運策略分析-以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為例,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7(2),201-223
胡林煥、林華韋、吳忠政 (2016)。中華職棒球隊經營效率研究。運動教練科學,44,47-55。
胡林煥 (2014)。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企業排球聯賽選手績效表現。運動教練科學,33,23-38。
康正男、葉允棋、胡林煥 (2014)。綜合體育館大型集會活動廠商客戶之服務品質屬性分析。體育學報,47(1),91-102。TSSCI
周宇輝、胡林煥、康正男 (2013)。我國都會區申辦國際大型運動賽會運動場館發展策略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3(2),175-199。科技部一級期刊。
陳信中、康正男、胡林煥 (2013)。大專院校體育課程行銷對學習滿意度之影響成效。臺大體育學報,24,1-15。
李坤培、胡林煥、余育蘋、陳志一、曾郁嫻 (2012)。國立臺灣大學學生體育課程目標認知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臺大體育學報,23,55-63。
胡林煥 (2011)。學校運動志工簡介與展望。學校體育,126,56-58。
吳忠政、胡林煥 (2010)。排球替補防守球員應用之探討。大專體育,110,56-60。
康正男、胡林煥、周宇輝 (2009)。顧客知覺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臺灣大學運動休閒館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9,101-116。
吳智民、張振興、胡林煥 (2008)。我國高中甲級男子排球接發球進攻戰術分析。交大體育,4,52-65。
胡林煥、吳智民、陳永祥、董惠美 (2007)。優秀排球選手跳躍發球運動學分析-以吳智民選手為例。大專體育學刊,9(1),37-45。
康正男、胡林煥、黃欽永、葉正、陳國華 (2007)。顧客對臺大綜合體育館服務滿意度之研究。臺大體育學報,11,51-75。
胡林煥、董惠美、張振興、林君豪 (2007)。排球運動之攔網技術探討。臺大體育,47,23-31。
陳永祥、胡林煥、楊總成 (2006)。基層排球運動選手選材之應用。排球教練科學,8,28-32。
胡林煥、吳柏叡、吳忠政 (2004)。排球扣球開網快攻運用初探。中華體育季刊,18(3),26-30。
Hu, L. H., Cheng, C. F., Wu, J. Z. (2016). A Study of Key Factors for The Professional Volleyball Development in Taiwan.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JIE2016), Seoul, Korea.
胡林煥、吳吉政。(2016)。我國排球運動職業化之關鍵因素。第十二屆臺灣作業研究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ORSTW 2016),臺北市,中華民國。
Hu, L. H. (2015). Research On Salary To Performance Of Players With Multi-Year Contract In CPBL. 11th AASM 2015 Conference. Langkawi, Malaysia.
胡林煥、吳吉政(2013)。企業排球聯賽球員表現績效評估。第十六屆決策分析研討會。新竹市:中華卓越經營決策學會。
Kang, C. N., Hu, L. H. & Chou, Y. H. (2009).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Sport Center. Asian Association for Sport Management Conference. Taipei: Taiwan Society for Sport Management.
Huang, C. F., Hu, L. H. (2007). Kinematic Analysis of Volleyball Jump Topspin And Float Serve. XXV ISBS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in sport (p.148-151). Ouro Preto, Brazil: ISBS.
Hu, L. H., Chen, Y. H., & Huang, C. F. (2005). A 3D Analysis of the Volleyball Spike: Scientific proceeding of the XXII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in sport (p.148-151). Beijing, China: ISBS.
Huang, K. C., Hu, L. H. & Huang, C. F. (2002). Kinetic and kinematic differences of two volleyball-spiking jumps: Scientific proceeding of the XX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in sport (p.148-151). Spain: University of Extremadura.

 

洪巧菱  副教授
洪巧菱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博士
研究領域 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
聯絡方式 02-33665959 #255
musehung@ntu.edu.tw

 

著作
Hung, C. L., Huang, C. J., Tsai, Y. J., Chang, Y. K., & Hung, T. M. (2016). Neuroelectric and behavioral effects of acute exercise on task switching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1589.2016.01589 (SSCI, IF= 2.46; Ranking in Psychology, multidisciplinary: 29/129, Q1)
Tsai, Y.J., Hung, C.L., Tsai, C.L., Chang, Y.K., Huang, C.J., & Hung, T.M. (201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fitness and inhibitory ability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1-9.
Cheng, M. Y., Hung, C. L., Huang, C. J., Chang, Y. K., Lo, L. C., Shen, C., & Hung, T. M. (2015). Expert-novice differences in SMR activity during dart throwing. Biological Psychology, 110, 210-218.【SSCI, IF=3.403; Ranking in Psychology, Experimental, 10/85 (11.8%)】
Huang, C.W., Huang, C.J., Hung, C.L., Shih, C.H., & Hung, T.M. (2015). Physical Fitness and Resting EEG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29(1), 26-32. 【SSCI/SCI, IF=1.59; Ranking in Psychology, Biological: 11/14=78.57%】
Chang, Y. K., Hung, C. L., Huang, C. J., Hatfield, B. D., & Hung, T. M. (2014). Effects of an aquatic exercise program on inhibitory control in children with ADHD: A preliminary study. Archives of Clinical Neuropsychology, 29(3), 217-223.【SSCI/SCI, IF=1.921; Ranking in Psychology, Clinical:46/111=41.44%】
Huang, C. J., Lin, P. C., Hung, C. L., Chang, Y. K., & Hung, T. M. (2014). Type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inhibitory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15, 205-211. 【SSCI, IF = 1.896; Ranking in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 Tourism: 8/43=18.6%】
Hung, C. L., Chang, Y. K., Chan, Y. S., Shih, C. H., Huang, C. J., & Hung, T. M. (2013). Motor ability and inhibitory process in children with ADHD: A neuroelectric study.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35, 322-328. 【SSCI/SCI Journal, IF=2.593; Ranking in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 Tourism:3/38 =7.9%】
余建霖、蔡侑蓉、洪巧菱、黃崇儒、吳建霆、洪聰敏(2016)。中強度急性運動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孩童空間工作記憶的影響。體育學報,49(S), 33-45。【TSSCI】
洪巧菱、蔡侑蓉、黃崇儒、洪聰敏 (2016)。以神經電生理取向探討身體活動在ADHD兒童症狀與認知功能效益:文獻回顧與展望。應用心理研究,64, 39-94.
洪巧菱、陳衣帆、黃崇儒、張育愷、洪聰敏 (2014)。射擊準備期的大腦活動:射擊與動作需求之比較。體育學報,47(2), 195-204。【TSSCI】
洪巧菱、洪聰敏(2015)。體育在通識教育之角色。通識在線,56,14-16。
洪巧菱、洪聰敏(2013)。教育部體育署體育學術研究的發展方向。國民體育季刊,173,63-67。
洪巧菱、洪聰敏(2013)。參與國際體育學術和運動組織經驗談。國民體育季刊,174,27-31。
洪巧菱 (2011)。運動~讓我更專心:運動促進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之專注力。學校體育,123,50-54。
Chang, Y. K., & Hung, C. L. (2010). Physical Activit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A Review of Contemporary Meta-Analy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8(4), 489-490.【國際競技運動心理學會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 Psychology) 中文版官方期刊】
Chen, I., Chang, C., Hung, C., Chen, L., & Hung, T. (2010). Investigation of underlying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elite table tennis play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able Tennis Sciences, 6, 48-50.
洪巧菱,洪聰敏 (2009)。影響運動表現的心理因素。國民體育季刊,38(2),62-68。
謝佳雯,洪巧菱,林榮輝,洪聰敏 (2009)。運動員自信心與前額腦波不對稱之關係。北體學報,17,16-25。
Hung, T, Hung, C., Fong, D., Chang, Y., Kao, J., Lo, L. (2003). The effects of uncertainty on attention in table-tennis players and nonathletes. Taiwan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3, 97-110.
洪聰敏,羅麗娟,豐東洋,張育愷,高竟峰,洪巧菱,張弓弘,陳堅錐,張鼎乾 (2001)。桌球運動員與非運動員在前動作時間、動作時間及反應時間之比較。台灣運動心理學報,1,81-97。
Hung, C.L., Tsai, Y.T., Huang, C.J., & Hung, T.M. (2015). Acute Exercise Improves Task-switching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4th European Congress of Sport Psychology, Bern, Switzerland.
Hung, C.L., Huang, C.J., & Hung, T.M. (2013)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improves motor ability, inhibition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Psychophysiology, 50(sup.), s30.
Huang, C., Hung, C., & Hung T. (20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tness and EEG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children.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34c, s237-238. [Abstract]
Hung, C., Tsai, T., Chan, Y., Ho, C., & Hung, T. (2011).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ysical Fitness and Inhibitory Process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 ERP Stud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CSM conference on Physical Activity, Cognitive Func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Washington, DC.

 

林怡秀  副教授
林怡秀
研究領域 運動傳播媒體、運動公共關係、研究方法、運動行銷、質性研究
聯絡方式 02-33665959 #452
Shulin909@gmail.com

 

 

林謙如  副教授
林謙如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學士
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級中學 高中
研究領域 游泳、水中有氧、有氧舞蹈、重量訓練
聯絡方式 02-33665959 #123
cjulin@ntu.edu.tw

 

著作
林謙如(2006)。衝浪運動之簡介。臺大體育第45期。

 

專書
黃英哲、林謙如(2007)。海洋體育影片教學手冊(二)。國立教育資料館。118-150頁。